文章區

Articles

【醫學專欄】是上天堂,還是住套房?在美國執業醫療的實況是…

發布日期 : 2019-01-11


主題二:美國醫療執業環境特色現況

是上天堂,還是住套房?在美國執業醫療的實況是…              作者:睿智國際教育研究團隊


「工作好找嗎?美國缺哪種醫療專業?」「美國哪些州較缺醫療人員?」「在美國執業,辛苦嗎?壓力大嗎?會不會有醫療糾紛?」有意到美國從事醫療工作的同學常常和我們打聽在美國的執業狀況。
所有的現實當然都很複雜的,不同時間、地域,也有差異。但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大致情況,我們用最「簡單扼要」的方式來說明一下吧。




〈保險,太關鍵〉
美國醫療環境,和台灣差別最大的恐怕是醫療保險體系。
從小在台灣生活長大的年輕人,必然習慣於我們的「全民健保」:相對低廉的保費,提供每個國民相當優沃的醫療保障,除了掛號費和部分負擔,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都可由健保支應,每個納保病患適用的規則都幾乎相同,方便到我們常常對它的存在習慣無感。
但是美國沒有政府開辦的全民健康保險,除了政府提供給老年人、貧困家庭、殘疾人士,多數國民都依賴各種各樣的商業保險。不同公司、不同保費的方案,真的會「差很大」,對於醫病雙方都有很大的影響:
1. 保險範圍與數量不同:如果說台灣的健保很像包山包海的「吃到飽」,美國的商業保險走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套餐。保費低的方案包含的項目少,即使提供,往往也有很低的上限。舉例來說,每年可支付病患 20 次齲齒補牙的保單,會比允許補 5 次的貴;更便宜的保單,可能連牙科都不納入支付範圍。
2. 同樣項目,價格不同:在台灣,只要執行相同的醫療手續,醫院從全民健保得到的金額是相同的。但在美國,因為每家保險公司和各醫院定的契約不同,同樣是裝心臟支架這個手術,某病人的保險可支付三萬,另一個人可能只能支付兩萬。在病患本身不額外自付的情況下,醫生診療的方式與醫材,就難免有所不同。
3. 配合保險的醫院不同:在台灣,無論是大醫院、小診所,極高的比例都被包含在全民健保的體系中。但美國的醫療保險是各家民營公司提供,並非每家醫院與保險公司都互相合作。比較大的保險公司、較貴的保單,常有很多合作的醫院與診所;若買的是便宜保單,合作的醫院就少得多。
在台灣,因為全民健保的便利與價格低廉,病患在就診前主要關心的是醫療品質、醫生好不好。但一般美國人在看病前,優先要確定:我的保險有沒有包括這項?在哪間醫院可用?
美國的醫院在醫療上也比台灣要多幾道手續:要在看診前常需先確認病人有沒有保險、保險公司有沒有和該醫院合作;在看診後,要先和保險公司確認支付額度才能開處方(包括服藥、手術,或復健)。
常看美劇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:美國人在找工作時,很重要一項考量因素是關於公司為員工買什麼樣的保險 -- 因為健康保險在美國醫療體系中真的影響太大了。


〈需求,永遠有〉
在美國,讀醫科、當醫生的風氣並不像台灣這麼盛,頂尖優秀的年輕人可能進入體育、影視、工程、法律、金融、商業等眾多領域,再加上讀醫門檻高、培養時間久、花費成本高,醫療專業培養出來的新血,總是少於整體需求,在每個醫療的專業類別,大致上都是如此。
由於美國很大,城鄉差距極大,所以醫療人員的分佈也必然不是平均的 -- 繁華的大城市、名聲卓著的醫療機構,當然是競爭激烈;但在美國廣大的農工地區,醫療人員總是供不應求的。這是個長期、不易改變的現象。
美國的醫療體系中,有好些專業在台灣並沒有政府頒發的專業執照;例如戲劇治療 (Drama therapy)、藝術治療 (Art Therapy)等。
美國也有一套源於本土的醫學傳統,稱為骨醫學 (Osteopathic Medicine),其畢業生獲頒骨醫學博士 (Doctor of Osteopathy, DO)。骨醫學和主流醫學有部分觀念上的差別,例如更注重自然生理的平衡與自癒機制 (並不只治療骨骼問題),有點類似華人地區中醫與主流西醫的差別。這類醫學傳統培養出來的醫師也有治療資格,其人數大約是美國醫師總數的十分之一,在全世界有 44 國家承認這個學位。
在美國的醫療體系有個正式專業:醫師助理 (physician assistant)。雖然稱為助理,卻是有獨立的培養管道以及職涯路徑,現今在美國平均年薪有 10 萬美元。
醫療工作的其他面向上,美國與台灣的差別不會太大。有些地區醫療人員不足,當然工作就比較忙碌,也有些地方工作較為清閒;有些病患會對醫生提出告訴,但也是少數案例。在許多方面,美國內部的地區差異、醫院差異,其實大於台灣與美國的差異。





上一頁